10月10日,一群年过花甲的老人,陆陆续续走进马鞍山师专,他们是学校1976届学生,毕业后第40年,这群当年“老师范”的俊男靓女,又回来了。
 
    “老校友观光团”中,个子最高,西装笔挺的庸先云是当年普师1班的班草。旁边几个女同学问他怎么夫人没来。他解释说,因为家里有事走不开,就派个“代表”来了。他和夫人班爱弟是老师范的同班同学,毕业之后才开始恋爱。他指着一位消瘦的老先生笑道:“金老师当年带我们政治课,让我们好好学习,上学时不要谈恋爱。还说以后找不到对象就找他算账。”

他所指的金锡万老师今年73岁,当年在老师范带课时,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,自己比学生都大不了几岁。初为人师,他一身干劲,几乎每天都要备课到凌晨,寒暑假也把要功课带回家。他让学生不谈恋爱,自己先以身作则。走出老师范后,直到36岁他才成家。“我这个人总是把事业放第一位,让他们不谈恋爱是因为那时候学习的机会太难得了。两年时间很快就没了。我一直觉得只要自己好好干,优秀了就不愁恋爱的事。”

76届校友中,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没有从事教育事业,张前根就是其中一个。他在参观校园时说道:“当年我们是铺块木板都能睡的,跟现在可不能比。他还表示,虽然之后从事工程管理工作,但要是没有在老师范扎扎实实打下的两年基础,要想转行也相当困难。干元玉在参观茶艺实训室后连连感慨:“真是不一样了,以前我们都学书上的知识,现在都在学技能了。”干元玉早在几天前就从山东潍坊赶回马鞍山,原本在那忙着给女儿带孩子,听说老同学要回母校聚会了,就第一时间告知女儿。“我女儿很支持我,她说:‘人生能有几个40年?这么多年了,老同学相聚不容易。’”于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舟车劳顿,她回到马鞍山,回到母校赴约。

“观光团”中年纪最大的李成荣老师已是耄耋之年。听力虽然已经退化了许多,但那双晶亮的眸子还是依然神采奕奕。在实训教室踱步一圈,他突然停住,原本缓慢的脚步突然放快,朝记者走来。耳语道:“那个烧烤架模型旁边的牌子上,烧烤的“烤”多了一横。自家人看到没关系,但是要改过来!”得到肯定的答复后,他又继续缓缓而行。1996年退休的他,已经在师专教了25年语文了。记者笑道,有人说语文好教,几本书读透就能教一辈子。老先生马上反驳:“那都是没把语文搞透的人,语文要结合时代才有生命力,哪儿那么容易!”过了会儿又自语道:“现在好多歌词都是爱啊不爱的,是要爱,但不是主题啊。学文的就要有学文的气质,要站在时代的潮头,弄潮儿,是吧”说完自己笑了。

校友联系人黄玉芝刚出行政楼就招呼同寝室的姐妹们合影。“我们宿舍6个人今天都来了,是这届同学里面聚的最齐的宿舍!”刚说完,旁边的赵捷就纠正她:“是7个!怎么还老是忘记数自己?”“哦对对对。”然后她拉着赵捷接着介绍,“这是我们宿舍的‘活宝’,特别会讲笑话,不过讲过什么我都忘了。”旁边的杨美娟也跟着笑起来,和其他自小长在安徽的室友不同,杨美娟的家乡在上海,当年下放到安徽,经单位推荐才来到老师范求学。

这个寝室从毕业到现在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,只要杨美娟从上海回到马鞍山,就是寝室大聚会的日子。午餐的餐桌上,黄玉芝又说了句:“我们七个都来了!”但这么多年,该来的6个,一个都不少。(文/新闻中心实习记者凤莞 图/两台记者许洁 郝超 唐潮 编辑/黄凌骜)
